UXSync 首页
搜索词条
首页
功能专题
OTA分析
热门车型
黑科技
供应链企业
商业合作

汽车自动空调的控制逻辑

标签自动空调
摘要

本文介绍了汽车空调的出风模式、内外循环、出风温度、出风风量和座椅加热/通风等方面的内容。其中,出风模式包括热风吹脚、冷风吹脸以及夏季防热风和冬季防冷风等;内外循环方面,夏季内循环维持车内温度,冬季外循环防止驾驶员犯困;出风温度方面,传统车利用混合风门调节,新能源车则通过控制电动压缩机转速或使用PTC/热泵来控温;出风风量利用PI算法实时调节,并考虑阳光补偿和鼓风机风噪的影响;座椅加热/通风方面,部分新能源车将座椅加热/通风考虑进自动空调算法中,以节能。

一、出风模式

1.热风吹脚。

2.冷风吹脸。

3.夏季防热风:压缩机启动有个缓慢的过程,前期需要防止热风吹脸(一般是1档风吹玻璃)。

4.冬季防冷风:水温未上来,需要防止冷风吹脚(一般是1档风吹玻璃)。

5.自动除雾系统:利用车内温湿度、车外温湿度、玻璃的温度,综合判断起雾风险(成本较高,且需要一定的标定周期)。

二、内外循环

1.夏季内循环:维持车内温度。

2.冬季外循环:不断的涌入外部新鲜空气,防止在空调制热下,驾驶员犯困。

3.处于内循环时,每15分钟自动切换30s的外循环换气。

4.车速较低时,判断为堵车,切换为内循环,防止吸入前车尾气。

5.利用车外空气质量传感器,空气质量较差时,切换内循环(成本较高)。

三、出风温度

1.传统车,热风是水温给的,冷风是压缩机给的,利用混合风门、水阀电机调节开度。

2.新能源车制冷,控制电动压缩机转速来控温。

3.新能源制热,PTC/热泵。

4.新能源制冷或制热功耗较高,会显著降低里程。

5.冬季降温时(车内28度,嫌热,需要降到22度),不能使用外循环进来的常温风降温(太冷,不舒适),而应该降低风量、降低制热需求,利用室内室外温差来逐渐降温。夏季反之同理

四、出风风量

1.利用PI算法实时调节;

2.需要考虑阳光补偿;

3.动态平衡时的风量不能太高,需要考虑鼓风机风噪的影响;(新能源由于没有发动机,鼓风机的风噪会更为明显)

五、座椅加热/通风

1.部分新能源车,为了长续航,会把座椅加热/通风考虑进自动空调算法中。

2.如果已经开了座椅加热,算法会降低出风温度的预期,以节能。

子建leo